手机的文章(精选21篇)

手机漫想 文/高伟 去做足疗。出门时发现自己没拿手机,赶紧跑回家去拿这可是大事,做足疗的时候不看手机,那不得急死。做足疗的人有一大排,我故意看了看,全部都拿着手机,百分之百。手机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个部件了。现在外出敢不拿手机的人,勇敢得真像个...

手机的文章(精选21篇)

手机漫想

文/高伟

去做足疗。出门时发现自己没拿手机,赶紧跑回家去拿——这可是大事,做足疗的时候不看手机,那不得急死。做足疗的人有一大排,我故意看了看,全部都拿着手机,百分之百。手机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个部件了。现在外出敢不拿手机的人,勇敢得真像个英雄了。

王烁曾说过如何节省时间这个话题。耗时的第一大户是睡觉,这个没有啥疑义,睡得好是天大的好事;用时的第二大户便是看手机。如果我们利用手机工作和学习,这不要紧;关键是,手机已经开始强迫我们去看它,平时手机上一有点风吹草动,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看。我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举动的潜意识是想发生点好事来让我们高兴——日常生活太无趣了,我们渴盼来点趣事。

王烁是认知管理老师。他曾对自己看手机的频率做了一个统计:有那么一周,他平均一天拿起79次手机,醒着的时候平均每小时拿起5次,每12分钟一次。他觉得这无论如何有点太多了,它打断了他的专注力,将已经很有限的时间切割成碎片了。王烁为此还随机在周围朋友中做了一点调查,发现他还属于“最自律”的那部分人,几乎所有同事拿手机的次数都比他多。他的一个同事,一天拿起212次,约等于清醒时平均每4分钟拿起一次手机。王烁因此感慨:生活是碎得不能再碎了,因为手机。

商家们一定也嗅到了这种商机。据说,一种叫“手机监狱”的商品已被研制出来。其实这产品就是一个小盒子,比我们用的手机大一点。如果我们想专注地做一件事,就可以把手机放到这个盒子里,在指定时间内,这个盒子是打不开的。这样,我们的手机就被强制与我们隔离。当然,如果有紧急电话打进来,当事者是可以接听的。这个产品还是给我们预留了两次机会的——假如我们要跟自己毁约,这个盒子可以被暴力毁约两次,然后它就坏了。罗振宇说他太喜欢这个盒子了,他表扬这个盒子“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图腾”。

英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科学家们在诸多志愿者的右手上,让他们拥有了一根额外的机器手指,在经过每天数小时的刻意训练后,志愿者们完全适应了拥有六根手指的右手;辅助手指与原来的五根手指配合得非常自然,这只“强化”后的右手可以完成像单手拧瓶盖、打扑克、用六根手指弹奏吉他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在熟练使用机器手指之后,感觉到机器手指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最让科学家惊讶的是——对志愿者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等一系列分析之后,志愿者们的大脑中负责手部运动的区域,确实产生了一些轻微但明确的变化——大脑真的把机械手指当成“亲生骨肉”了!

于是,我想起手机。经过我们长时间地与手机相处,我们的大脑,是不是已经把手机当成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是不是已经把手机当成是我们自身的血和肉?如果我们闲下来的时候没有把手机拿在手里,我们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地寻找它的手机“子民”,我们就会产生焦虑,赶紧把手机找来,或者打开,我们的大脑知晓它的手机“子民”是正常的,我们也就会是舒泰的?

突然产生了一种外星人对于地球人的想象。假如外星人记者在天上观察地球人,然后写了一篇文章传回其所在的外星新闻机构,这个外星人应该是这样描写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个人有一个头颅,两只眼睛和一个鼻子一个嘴巴,有两只手臂和两条腿,其中一个手臂上,长着一个叫手机的东西,这手机可以偶尔与人类分离,分离后人类会立即找到它们,不然人类就会焦虑到不知怎么活下去。

没有手机的日子

文/张琳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我和朋友相约到野外游玩。

走在绿草茵茵的田间小路上,弥望的是粉粉的桃花,红红的杏花,我们都禁不住掏出手机,摆起了pose。正当大家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中时,一不小心我的手机掉到了身旁的沟壑中,沟中还有水,我一下子懵了,这手机是取不上来了,即使取上来也用不成了,我的心情一下子沮丧起来。朋友们都劝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回去重新买个新的。想想也只能如此,于是我就打算重拾欢乐,强迫自己高兴起来。

可是,不管我怎么调整,总觉得不对劲。手上空空的,本想拍个视频,一抬手没手机,本想来个花的特写,一摸兜没手机……哎,好没趣,朋友都围着我,可我怎么都兴奋不起来,基于这种情况,大家决定还是回去。

回到家,我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本想躺在沙发上翻手机,可却翻不成;本可以边洗衣服边看视频,可却不能。脚不是脚手不是手,走过来走过去,打不成电话,也收不到电话……唉!母亲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我终于不忙了,就喊我与她一块包饺子。我很不情愿地走到厨房,擀起了面皮。

“一个人擀一个人捏倒是快,平时你们忙,我一人捏得慢。”

“哦……”我不想说话,敷衍着母亲。

“周末了,家里人都在,咱好好吃一顿。”母亲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话多了,“你们整天忙,不是缺你就是缺他,甚至两三天都是我一人,再好的饭吃着也不香。”

“忙完单位还要忙家里。我又不懂手机电脑,帮不上你们的忙……唉!”

“噢,那你就拣自己爱吃的吃,别管我们……”其实,我不知该说什么。

与母亲在一起做饭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心中有些愧疚。在母亲眼里,手机电脑是很先进的东西,只要我拨弄手机,她都以为是为工作而忙,便会默默坐在一边不敢打扰。每天一回到家,我们小辈就每人拿个手机看,各玩各的,互不影响,只有母亲像个机器一样在厨房忙着,甚至她那“端饭吃饭啦”热切的叫喊声都没人理会。吃饭的时候也是各吃各的,各看各的……

想起了朋友曾讲过一个故事:夫妻双方回家为母拜寿,可他们连母亲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只顾看手机,母亲为了得到他们的关注,用纸箱板做了个手机道具套在身上……

突然间我豁然开朗。不就一个手机吗?不值得我为它如此懊恼,没有它,也许我会过得轻松简单些。想到这儿,我精神为之一振,决定过两天没手机的日子。

这两天,我早睡早起,陪父母逛超市,和儿子一起打羽毛球;我还陪祖母一起看电视,也彻底地收拾了屋子。我甩开膀子走在路上,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我抬起头仰望苍穹,心胸放宽了好多……我比摆pose拍照更愉悦,比看视频更欣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手机,还有暖暖的情谊、舌尖的美味、美丽的梦想、灿烂的星空……

没有手机的日子,原来也如此美妙,这才是本真的生活。

不安分

文/心如昕意

看来昕还是心浮气躁,看不到高三生的压力也就罢了,她还表现出不安分的一面。要是前几年,我真地能气疯了,但现在我接受她所有的状况,也不急不气了。

昕中午吃过饭经常要去学校门口的一些小店里,不是买这个就是买那个的,你一说她,她就说需要才买或者是帮同学买。因为要去学校北门得绕一大圈,她要是走去估计就不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进校,所以她一般都是让我骑车带她。偶尔一次我都没说什么,吃完饭就带她走了,可如果她连续要去,我就不太愿意,我就觉得她心安不下来。

昨天中午吃饭时,昕让我吃过饭带她去学校北门,她有个快递要拿。因为前一天已经去拿了一个快递,我就不太高兴再带她去,并且我告诉她我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是快递公司通知上门取件的,应该就是她要的快件。昕说不可能,她并没有让她朋友写我的手机。我说我最近也没有买东西,肯定是她的。昕又让我带她回家,她正好回家拿本书,顺路去把快件给取了。我更不愿意了,我哪来时间跑来跑去的,并且她也没跟老师请假呀。昕说现在中午不用请假,只要在1点20之前进教室都行。我还是不同意,我就觉得她这心思不能放在学习上,吃过饭赶紧进教室学习或睡会觉才是呀。昕看我不同意带她回家,她就气哼哼地走了。结果她为了省时间从教室公寓的铁栅栏上爬出去,一下子从上面摔下来了。

摔下来后没敢吱声,到了晚上还疼,才打电话告诉我她爬栅栏时摔下来了,腰一直疼,让我去带她去医院看看。我一听气坏了,这时候要是把骨头给跌伤了还特别是腰部那可怎么办呀,可见这人要是不安分准出事。可我又正有事走不开,昕爸也有事忙着。我心想她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并且能走路,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昕又说她疼得一直缩着腰坚持着的,听这话我有点紧张,别真疼伤了呀。

我只好打电话给我姐,让她带昕去医院里拍片看看。又打电话给正下班路上的我姐夫,让他开车从学校门口带昕。昕没带手机,先是借了学校里不认识的一个老师手机打的,她说她等会到学校门口书店里用书店里的电话打给我,我再把她大姨父的手机号码告诉她就行了。昕后来也跟她大姨父联系上了,可是她大姨父找不到那边的路,绕了几圈也没找到昕告诉他的学校北门的那条路。昕只好让她大姨父在原地等她,她跑去找他。她大姨父又不放心,打电话问我他所在的法院门口离学校远不远。我说不远,等着就行了,同时心里也想昕能跑那么远的路应该没什么事。

昕一生病就找她大姨,虽然她大姨所在的中医院离我们家比较远,也没市区的人民医院好,可昕就是觉得找她大姨安心,所以我把昕交给我姐我也安心了。

昕大姨和大姨父带昕到医院里找人给拍了片子,看后骨头没伤,疼应该是肌肉挫伤,喷点云南白药。看完后,又带昕去大润发吃了肯德基,在超市里买了酸奶、枣子,然后把昕送回家,时间已经快9点了。

昕摔下来时可不会认为自己会跌伤跌疼什么的,她跟她大姨说她跌下来时,真是丢死人了,因为被很多人看到了。

我跟昕说,咱能不能天天安分些呢,安心埋头学习就不会有这事那事的。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昕可能也有问题。前一时间,昕一直把一个中兴旧手机放在床头的抽屉里,我害怕她夜里偷玩手机。昕说她不可能夜里偷玩手机,说她不是这样的人。可我终究不能放心,后来好不容易把她思想做通,把那部中兴旧手机给了我。我今天放东西到她抽屉里时,突然又发现了原来的那部旧的三星手机在抽屉里。这三星手机我记得我已经收起来了,她这怎么又给翻出来了,这该不会真的夜里偷玩手机的吧,要不这周为什么天天早上喊困呀,头晚睡觉并不晚呀。

晚上再跟她好好谈一下,这孩子实在是让人操心,这节奏哪里像在努力呀!

荒凉

文/悦子

明知道这段时间很荒凉。

内心亦在时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除了锻炼,除了为女儿做早饭,其它无是处。我在手机里荒废时间,刷微信,刷微博,刷空间。

是以求知的心态刷,不是以娱乐的心态刷,我知道。可是,无用,碎片,凌乱,以及不适应在屏幕上看长篇文字,等等诸多原因,都让我拿起是内疚,放下更是内疚。

是以记录生活碎思的心理刷,不是以玩手机。我确信,可是这样的确信不成立。零星的思想连不成篇,零星的感悟表达不了想。

是以晒的心态刷手机,内心断然否定。我想写生,一直想用好生活写生这个词。可是,记录之前与记录之后每每是两种截然的心理。以至于很多次是更新了以后再删除。

手机上热闹到无以复加。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春天都要春得勃发,比任何一个城市的餐饮业还要发达还要精致,比任何一个杂货店里的货要多得多,美得多。比任何摄影工厂还要热闹。此起彼伏,起起伏伏。很多时候都感觉手机要爆炸的感觉。

我是热闹的一员,是热闹的之一,还以冷清自居。时时站在外面看里面,看得越多,荒谬感越多。

我的手中因有手机而放下了书,我的手指在划过,划过,却没有敲下敲下。

荒凉,在虚无中产生。虚无,真的是一张巨大的网,它以最密集最广大的网面网罗了你。让你最终丧失一切能力,在这片虚无中团扑腾,却无法跨出一步。

教母亲玩微信

文/钱永广

母亲生活在农村,一辈子靠种田为生,不识几个字,更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她已古稀之年,但她对新生事物仍充满好奇。周末,母亲进城来我家,我想请姐姐过来一起吃饭,姐弟也好团聚一下,于是就用手机微信和姐姐视频通话。见姐姐的图像清晰地显现在手机屏幕上时,母亲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地问:“你这手机上还能看到你姐?”

“妈,这是手机微信视频通话,姐姐的图像,在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不信你看。”我随手把手机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手机再仔细一看,连声赞叹说:“还真是的,这视频电话费用一定很贵吧?”

“这视频电话不用花一分钱。这是通过微信,家里有路由器,有免费的Wi-Fi,既可以发语音,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您要是想见到谁,用手机视频通话就可以了。”我说。

母亲听说天底下还有通话视频不要钱这样的美事,连声说:“你先教教我,我来学学看。”

母亲今年已经是70岁的人了,她能行吗?见我有点迟疑,母亲把她手机递给我,肯定地说:“你帮帮我,我试试看嘛!”

母亲把手机递给我时,妻子在一边忍不住开心地笑了:“妈,你这手机都是老的,不是智能手机,没有微信视频功能啊。”妻子一边笑,一边走进房间,把我另一部智能手机放在母亲面前,说:“妈,这智能手机,您要是觉得好,就送给您了。”

看着眼前的智能手机,母亲眼睛亮亮的。拿起手机,我立即帮母亲注册了微信号,给母亲起了个“不老的老妈”眤称,并把她添加到我的微信通讯录。为帮助母亲使用微信语音和视频通话,我一遍又一遍教她发语音。试验了好几次,我让母亲每发一句话就松开,然后点回听,这样来回几个回合,试验了好几次,母亲真的学会了。

于是,我再把大哥、二哥、姐姐和弟弟,以及我们整个家庭的成员,全部添加到母亲的微信通讯录,并以母亲为“群主”,建立了一个“钱家人”微信群。现在,母亲只要在这个群里一发语音,大家就可以听到母亲说话了。

那天,母亲在群里发出语音后,弟弟和姐姐立即有了回应。听到他们的声音,母亲兴奋得像个孩子。

母亲年纪不小了,见她玩微信这样投入,我担心会伤身体,于是我对攥着手机的母亲说:“妈,微信不能玩太久,伤了身体,就不好了!”母亲说:“好好好,我再给你姐用视频通个话!”

母亲和二哥住在乡下的老家,那天母亲离开我家时,一直把手机攥在手里。母亲回家后,在二哥的帮助下,也学会了用手机连接他家的Wi-Fi。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母亲这个“群主”就会在群里发出语音,还时不时跟我们视频聊天,关心我们的生活。母亲这个高龄“学徒”学玩微信可以这么快出师,并当了“群主”,让我们全家既欣慰又开心。

幸福不是一站式的

文/刘秀娥

2000年左右,我买了第一部手机,这也是家庭的第一部手机,我与丈夫共用。一部手机,两个人快乐,幸福自然也是双份的。之后,人手一部手机,也记不清换过多少手机,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通讯工具而已,再无幸福感可言。

转眼儿子上小学了,每逢刮风下雨,带着他艰难地走在风雨里,便在心里思量,需要买车了。于是,开始憧憬、策划。先报名学车。学倒桩,一遍一遍练习。我学得那个认真啊,整个学车的过程,都处于兴奋之中。等到拿到驾照,姐夫借我一旧车练习。找了一陪驾带着我上路练了几天,练车过程都是快乐和幸福的。等到买了新车,却兴趣索然,一直让丈夫开,自己很少摸方向盘。

房子也是,从顶楼换到中间层,再到梦想中的一楼带花园的复式房,面积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得到了,拥有了,也不过如此。不禁自问,我是怎么了,为什么没有幸福感了?

想来是,人生的某个目标达到了,就认为是船到码头了,到达了终点,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幸福感。其实,人生这一路的幸福,应是由许多个幸福站点组成的。幸福不是一站式的,可能也不是直线式的,期间可能会有停顿,或是拐个弯,只要人生的大幕不落下,幸福就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地寻找让自己幸福的目标。得到的幸福,也许不会让我们幸福多久,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才是最幸福的。

幸福不在脚下原地不动,抬头,在前方,回头,在身后。前方,是要追寻的幸福,身后,是积累下来的幸福。

幸福不是一站式的,且行且感受。

与母亲分享快乐

文/莫小君

最近,母亲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也很少问我家里的事。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常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微闲着眼睛,似睡非睡。

有一天,母亲又问我那个电话机修好了没有,我才想起坏了很久的电话机。我想电话机坏了就坏了,现在人人都用手机联系,及微信QQ,谁还会打坐机电话。没有想到,那部电话机是母亲唯一与外界沟通的通讯工具。因为母亲视力不是太好,所以没有给她用手机。

母亲的孤独让我很担心,她呆在家里,在狭小的空间里找不到她的快乐,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她会生活在孤独之中。

正当我在寻思怎样解决母亲的快乐时,女儿小燕发来视频消息与我聊天,我赶紧把母亲拉到我身边,让她听小燕与我聊天。母亲听见小燕的声音,微笑瞬间从她布满皱纹的脸上铺张开来了。母亲问小燕吃的什么,衣服要穿好,反复问,就是这两个话题,女儿小燕也不烦地和母亲聊天。直到手机发烫,我看也聊了一小时,才结束了视频聊天。手机屏幕已是黑黑的,母亲还盯着它。

从母亲听着与女儿小燕聊天的微笑中,我看到了解决母亲不快乐的方法。

在海南的侄子,刚刚获得公司的科技创新奖,他是母亲很骄傲的孙子,也是我们家族里最优秀的人。侄子把获奖证书晒在群里,分享他的快乐。我马上把侄子获奖的事告诉母亲,母亲听后连声说:“好!好!”那一晚母亲很快乐。

小弟,是母亲最疼爱的幺儿,也是母亲最担心的一个。有一天,在广州打工的小弟与我视频聊天,看见小弟刚下班,回到出租屋,天气炎热,吃了一碗鸡蛋面。我把与小弟聊天的情况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很心疼地对我说:“叫他要注意身体或,吃面怎样行呀,要弄饭吃。”母亲对我说:“你小弟读书不认真,现在很辛苦,你们几个条件好的哥哥姐姐要多多帮助他呀。”母亲最喜欢在窗前望着,向着小弟打工的地方,说得最多的话是:不知道幺儿过得好不好。

后来,每当群里有什么喜事,我都会及时地告诉母亲,以前我回家就玩手机,母亲独自呆坐在沙发上。自从我经常把群里的事及时告诉母亲,快乐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我只要回到家里,母亲总会挨着我坐着,盯着手机,望着我,听我讲述群里的事。

我把群里亲人们的喜悦分享给群外的母亲,让快乐幸福也围绕在母亲的身边。不管哪里有快乐幸福,我都及时地把快乐幸福分享给母亲,让快乐幸福永不中断。

那段手机陪我恋爱的日子

文/milch12138

大学的第一年,我天天和手机做伴。不为了随时刷动态微博,只为那个隔着屏幕的人,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我的消息。

疯狂到了什么程度,我能单手骑车,单手回信息,一只眼看马路,一只眼看屏幕。后来因为这样容易出事故,就一直锁了车,孤孤单单地走路。这样也好,打字速度快,就是咯咯咯地笑总被路人白眼。

微信没有特别关心,怎么办呢,只能随时随地check啦,当那个傻傻的名字在屏幕上突然一亮,开心地整个人都要飞起来,却还要故作镇定不耐烦地回他,又干嘛啦!

简直不敢算花在上面的时间,起来?窝床上半小时,每个下课十分钟,水课四十分钟,中饭晚饭各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深夜躺被窝从十点到凌晨一点,整整三小时……后来他无意跟我谈到这些,说那时候的聊天记录拼起来可以连着地球好几圈。

记得有段时间,不知过去多久了,我会翻翻以前的聊天记录,总是翻着翻着,或者笑出来,或者哭出来,一个晚上也就过去了。那里面有什么?——有我对迷茫未来的恐惧,有你对我像孩子般认真的承诺,有我们一起追的综艺,有我们说好一起养的狗,你要哈士奇,我只想要一只?乖乖的萨摩……

那时候的我们,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话题,聊完这个聊那个,讲完这些说那些。第二天顶着浓浓的黑眼圈去上课,被教授们高深的理论弄得糊里糊涂。

是因为年轻吧,有个鲜活的灵魂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多美好的事情啊。

有人对我说,这不值得,熬坏了身子,说不定他就是个情话高手呢,你能怎么办。

人生这么短呀,年轻的日子很少很少,我能每天笑着面对生活,笑着面对那颗同我一样炽热的心,有什么不好呀,就算他不在我身边,我只要一想到那边的他也在笑呵呵地看着我打给他的字,整个世界都是热乎乎的。

或许异地恋最美好的地方也就在此吧,明明那么远,却总是那么近。

即使最终未能敌过生活,一路以来,感谢有你短暂的陪伴。

愿远方的你,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已娶妻生子,平安快乐。

愿此刻的我,不再有你的消息,来侵扰夜里难得的记忆。

母亲的电话

母亲的电话

今年春节,母亲给我发来了一条拜年的短信,让我惊讶不已。看着这条简洁的祝福短信,勾起了一些关于母亲和电话的往事!

记得十几年前,我和弟弟都在外上学,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个人在家。村里只有少数几家人有电话。母亲为了不麻烦人家,就约好我们在外的三个人同一时间段给她打电话,她在人家家里接。先是父亲,他有时讲的时间长,有时又讲的时间短。下来是弟弟,弟弟耐不住性子,不会讲多少,但母亲却要向他唠叨半天。最后是我,为了不让母亲久等,我常常在话吧里一坐就半个小时,需几次确认占线后才能接通。

信息时代来得太突然了,也就一两年时间,电话成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家里装上电话后,隔三差五我就会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母亲接到我的电话,语气里自是透着欣喜,对我这边更是一通嘘寒问暖,不过挂电话前总会加上一句:“家里都好,没事不用总打电话。”我知道她既怕耽误我的时间,又心疼电话费。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她也开始懂得享用通讯工具的便捷和乐趣了。我为她买的手机办了一个包月业务,她开始主动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我的工作,打听外孙的学习,有时也会说说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很快学会了用手机拍照和听收音机,直夸手机比固定电话好。

用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向我抱怨起手机号码太长了,常常是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按键也太小了,常常打接电话时手忙脚乱。要是没有那些其他功能,真没电话好!我又为她准备了一款老年手机。1、2、3、4四个很大的键分别输入了女儿、女婿、儿子和儿媳的电话。想找谁按一个键就成,而且有语音提示功能。这下可就极大的方便了她,她也可以好好钻研手机的其他功能了!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我先给母亲发去一个祝福的短信!让她也惊讶一下!

给爸爸的电话

文/郑绪林

爸爸用手机已有了几个年头,号码还是我第一次恋爱时买的那个。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我给他打过的电话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每次打电话回家,我都是先拨妈妈的,就算妈妈的打不通,也很少会打爸爸的。有时候迫不得已打通了爸爸的,也是一番简短的问候后说一句:“我妈呢?我和她说说!”然后爸爸的手机便从他的手里迅速移交到妈妈的手里,然后我们长篇大论,东说西说,通话时间永远都是和爸爸交流的数十倍。

有时候我打通的是妈妈的,说到最后,妈妈总会玩笑地提醒一句:“给你爸说说吧,每次都只和我说,他都有意见了,说没人记住他。”然后把手机递了过去,几秒钟后才听见爸爸“喂”地开始说话。爸爸的那种语气,我很有感触,就像我给喜欢的女孩打电话一样,刚拨通电话,心里便会一阵紧张,会不知所言,只靠“喂”“喂”“喂”地说上几句缓解心情,我是害羞的,自然理解了爸爸当时的心情,应该也是紧张而又害羞的。只不过对象不同罢了,我所对的是心爱的姑娘,他所对的是心爱的儿子,但感情都是一样的。手机转移到爸爸手里,“喂”过后,依旧是简短的问候,电话便会很快就被挂断。

我所有离开家的日子里,爸爸对我的所有的情况的了解,都是来自妈妈的转诉。我和妈妈能聊的话题很多,包括我的梦想,以及哪个女孩喜欢我,我喜欢哪个女孩等等,说起来总是毫无顾忌,从情感上来说,妈妈算得上我的一个红颜知己。但是对于爸爸,他挺多就是一个见了面打招呼的熟人而已,话题从不会深入。

由于一些特殊的经历,我对亲情特别敏感,每当读到有关亲情的文章,都深有感触,尤其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总是会看得我泪流满面,心里也一阵疼。很多人对亲人的情感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会骤然爆发,于是感动得泪流满面之后,我就会思考这些问题,既然能被别人的故事所感动,为什么就不能以之为鉴呢?为什么就不能用和他们相同的那份对已经离去的亲人的遗憾的情感对待我还健在的爸妈呢?尤其是爸爸!

今天再次看到一篇关于怀念亲人的文章,我又湿了眼眶,傍晚时分,终于拨打了爸爸的号码。一番问候过后,我询问了家里的情况,爸爸也关心了我的现状,并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我问爸爸:“家里冷了吧?我过几天拿到钱后,给你买衣服寄来!”爸爸迟疑了一会儿,说:“还不冷,我衣服也有的,你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先把该办的事给办了。”我知道爸爸是舍不得让我花钱,便说:“没事,我又不给你买太贵的,便宜的能保暖就行了!”爸爸还是坚决地说:“不用买,先办你自己的事!”我没再和爸爸说这事,只是说:“好吧,那你在家做事时小心点!”爸爸“嗯”了一声,我又说:“你们在家照顾好身体!”爸爸又“嗯”了一声。我又说:“那我就先挂了。”爸爸又“嗯”了一声。爸爸回答“嗯”的时候,简直像个听话的孩子,就像我小时候依偎在他怀里,他叮嘱我一样,而我,正如当年给我叮嘱的他。

爸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他们丢弃了很多梦想,未曾离开过我们的童年。然而我们已然成人,他们也渐渐老去,我们为了梦想四处奔走,却很少有陪伴过他们的晚年,我心里一阵酸,手机离开耳朵的瞬间,泪水也在脸上划了两行!

直播温暖

文/彭佩

每个寒冷的冬季,总有些温暖会悄无声息地划破长空,不胫而来,温暖你,感动我。

2017年12月29日晚,静谧的城市因雾雨的笼罩,显得格外的寒冷。我坐在电脑旁,做着元旦小长假的出行攻略。

一会儿,手机屏幕上显示了一条微信提醒。我随手点开,是一位熟识已久,但不常见面的兄长发来的:群里的各位亲们,此时是20点59分,我在阳台上看见从碧桂园起往主城区方向的高速路上的车子都堵了约一个小时,高速公路管理处的车子警报笛声响个不停,估计是前面有事故发生了,注意安全哟!

这样的微信,似乎与此时的我没有任何的关联,我继续我的攻略,任由手机屏幕慢慢地由亮转暗。

然而,20多分钟以后,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微信仍然是刚才那位兄长发来的:实时路况通报,晚上21点22分,我在阳台上看见从碧桂园往主城区方向行驶的车略有缓慢行驶。

瞬间,一丝莫名的温暖在胸间生长,一寸接着一寸,繁衍出一腔美丽的心情。我从来未想到过,微信,这款娱乐大众,供人晾晒心情的手机软件,竟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将温暖打磨得如此快捷精致,然后将它从一个狭小的角落沿着通讯信号往无穷大的空间传递。或许,这一则寒冷雨夜塞车的消息于我没有一丁点儿的帮助,可对于此时出门准备沿着高速路远行的人却是如此的珍贵。因为有了它,知情的人们可以选择改道而行,不用承受冷雨夜拥堵塞车的煎熬。

一则凝满温情的简短微信,谈不上大爱,却携带着令人无法拒绝的温度,即使没有惠及我半点,却让我甘愿心存感念。我拿起手机,给那位兄长发过去一条微信:哥,你是个善良的大好人!

很快,有了回音:兄弟过誉了,我从家里的阳台望出去就可以看见高速公路,举“目”之劳而已。轻描淡写的言语,似乎就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其实,这样的信息发个朋友圈就可以了,何必选择群发呢?”兄长的举动让我有些不解。

“闲下来的人才会看朋友圈,何况又有多少人开启了朋友圈信息提醒功能呢?”兄长认真地答,“直接群发信息就不一样了,至少可以直观地在屏幕上提示有新的微信。我想,这样就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关于这则塞车的消息,从而帮助到需要这消息的人去规避。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得尽可能地好。”

手机的屏幕是冰冷的,可兄长的话裹着暖意,破屏而出,即使窗外飘雨,也心在春天了。

“高速公路终于通了!兄弟,不和你聊了,我要第一时间直播出去,告诉微信好友们,现在可以放心出行了!”

“通了!”手机再次收到兄长发来的微信,时间定格在21点51分。尽管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可房间里因为链接了兄长传递过来的温暖,而滋生起一片盎然的春意!

托马斯女士的手机

文/田建民

在慕尼黑培训的10天里,托马斯女士作为赛德尔基金会的代表具体负责培训班的日常安排,与我朝夕相处。她热情开朗、幽默大方、严谨细致,体现了日耳曼人应有的品质,但令我最好奇的是她使用了15年的爱立信手机。

我从资料中得知,德国人使用照相机的平均年限是15年,手机的使用年限平均10年,总觉得是理论上的概念,但直接地去接触和交流,才知道果不其然,就连导游高平(上海人)使用的手机也有10年的历史。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简朴而又务实的民族,低碳和节约的意识,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在理念上就是社会财富不仅是挣出来的,也是节约出来的,物品不坏不换,即便是坏了修好了再用,比如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还在,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

这次到德国往返都是乘坐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除了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外,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节能环节。用餐的餐盒是硬质塑料做成的,可以重复使用;餐具不是塑料的,而是不锈钢的;卫生间用的擦手纸和卫生纸都是草纸。德国人很忌讳一次性的东西,一次性的餐盒、杯子,甚至是筷子不会一次性使用,即便是在中国人家做客,也会将一次性的杯子和筷子带回家冲洗后继续使用。德国人消费的擦手纸和厕纸都是最便宜的,尽管在大多数超市里都有各种不同档次的纸可供选择:有回收纸浆制造的,有超柔的,有湿厕纸,有带香味的,双层的,三层的,乃至四层的。而对德国的消费者而言,只有一种才是对的:那就是最便宜的那种。德国人知道,他们的钱不能就这么随便冲到马桶里去。

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培训的十五天里,听了八堂课,参观了8个城市、镇、村、社区和工厂,每到一处,主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饮料和甜点自不必说,但饮料瓶却全是玻璃的,没有塑料的,就像回到我国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打开瓶的饮料喝完才能再开新瓶,绝对不允许浪费。在他们眼里,浪费水和其他资源,都是一种没有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行为。无论在德国的城市和村镇,房顶都铺着瓦片,但是没有“瓦当”这种东西,他们在房檐处都装有横向的金属水槽。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倾斜的房顶流到拦水槽,再通过外墙树立的排水管流到一人高的金属箱,收集的雨水用于浇花和草坪。德国多雨,需要人工浇灌的时候不太多,用自来水浇灌的成本其实也并不高。

在与德国人一起聚餐时,总感到他们对食物特别节省,决不会铺张,点上一份西餐,一杯啤酒和饮料,让人觉得有点“小气”。但德国人不光把盘子里所有的东西吃光,还要拿面包片擦擦盘子。尽管西餐对我们东方人来说很难习惯,还是硬着头皮把盘子里的食物消灭掉。网上流传一个小段子,说有人不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结果被警察抓走了。这个段子有调侃的意味,但德国老人看到有人吃完饭剩余的食物多,则大声地呵斥,应是多次见诸于报端。

在德国,你只要留心去观察德国人的行为,节约和低碳将无处不在。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整个国家成了一片废墟,颓垣断壁、万业凋零、饥寒交迫、一片狼藉,德国人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勤劳节俭的品质,二十年后重新建立起了一个经济强国。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行为方式,不能不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父母是不想被遗忘的一代

文/郝文龙

妈妈今天特意拿着手机来到姥姥家,让我教她怎么用微信。

让我教她玩微信,是妈妈一直以来的愿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总是想到网上看一看。

妈妈平时用的是一部国产黑色手机,屏幕和一块橡皮差不多大小,十二个已经磨损的数字按键整齐的排列在屏幕下方。有些按键时而失灵。显然不是什么智能手机,但是与小灵通相比,进步之处在于可以使用数据流量简单浏览一些网页。

妈妈有时会捧着那个黑色小手机看新闻,眼睛盯着那个小小的屏幕,目光有些呆滞涣散,我从中看出满满的全是无聊和空虚。

妈妈一直在很努力的使自己不落伍。和家里人闲谈时,她会不失时机的向别人讨教什么是微信什么是wifi,怎么用wifi上网;家庭聚会时,妈妈十分积极的参与到大家关于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讨论中,很乐意对政治问题发表一些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观点,或者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可供探讨的新闻热点话题;妈妈也关注一些娱乐明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妈妈在餐桌上说的:我还认识张靓颖呢。

前两天妈妈同学聚会,我也去凑热闹。我观察到那些叔叔阿姨用的几乎都是智能手机。当他们谈论微信如何如何的时候,妈妈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听罢,不知哪来的灵感,从嘴里挤出一句:来,亲们,干杯!

我的心莫名的为此颤抖了一下。其实“亲们”二字只是妈妈为了弥补一种心理落差的急中生智。

教妈妈上网,用微信,这是我上高中时的承诺,但一直拖拖拉拉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妈妈偶尔也会有些委屈的埋怨道:你也不教我上网……

眼下我要走了,此事才逐渐被提上日程。想到新24孝行为标准里将“教父母学会上网”列入其中,这一点我是有愧于妈妈的。

妈妈企图以此寻找一种再次年轻的可能,试着让灵魂不被湮没在这样一个悸动的年代。

不甘被时代一点点消化掉,这是一个女人对岁月近乎偏执的反抗。

倒霉的“负心人”

一直想买部iPhone手机,以至于从想买那个念头开始萌发的时候,我就对我的三星S4不满,可以说是诸多不满,不管横看竖看都不顺眼,于是直到昨天开始,它居然向我发脾气了,要不就黑屏,要不就自己关机,也开始对我不理不睬,我这小暴脾气,发誓跺脚再也不买三星了,可是我还是想它岁月安好的躺在那里,哪怕我已经另有所爱。

如果,?它能想从前那样,现在对我来说,已经就是很好了,突然想起了周星星的那句大话西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安静的手机在那里,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它开始慢慢变坏,我才开始追悔莫及,忐忑不安。

其实这世上有好多事都是这样,追了又悔,悔了又追,不厌其烦,以至于现在我这个倒霉的“负心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点一下手机,以确保它没有发脾气的自我关机或黑屏。

还有就是我用东西实在太不“自爱”经常坏掉,头三天都特么的是好东西,等到了第四天,就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最好是不要打扰到我,你不坏,我是绝对想不起来当时买你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的,所以对于我这种未喜新,又忘旧的人,绝佳的报复方法就是一拍两瞪眼,你用你的牺牲,换取我的浪子回头。

你等过一个人的短信吗?

你等过一个人的短信吗?

发出去以后,等待回信,慢了就不停地翻着手机看,或者以为欠费了没电了,如果都正常,就再发一条“收到了吗”,或者实在等不了了就打电话响两声作为提醒。等到回信了,就开始字斟句酌的回复,不可以太冷淡,不可以太积极,有点小可爱,有点小智慧,最后要用问句结尾,对方才好回复啊,之后发送,检查是否“已发送”,然后是新一轮的等待。

时间长了,有了固定的时间,就开始在固定的时间段等待,哪天晚了就会再度猜测手机是不是欠费了?是不是没有信号了?直到对方姗姗来迟。

有一天,对方忘记发信息了,明明很着急,还要硬撑着不主动发送,就那么死等着,一边等一边一个人生闷气,发脾气,关掉手机,然后才几分钟又赶快开机,继续等着,继续小声骂,继续生闷气,继续关手机,继续赶快再打开(就折腾那可怜的手机吧)直到对方短短几个字“刚才正忙呢,抱歉”,然后怒气全消,又眉开眼笑开始字斟句酌的发信息,当然,很可能,还要故作云淡风轻的写“呃,没事,我也刚忙呢”,没出息死了,是谁刚发誓再不回信息来着?

再有一天,对方真是忘记了,就气愤之极的去睡觉(那愤怒的小火焰啊,呼呼的呼呼的),躺床上还要恶狠狠的翻看以前的短信息,想要删除所有的,结果看完一遍一条也舍不得删掉,有时候气急了,就干脆删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可是有什么用呢?那些数字你比谁都烂熟于心啊。

再再有一天,你们客气了,冷淡了,对方远走他乡了,两人相隔一方了,短信息也逐渐稀稀拉拉起来,你也从最初的怅然若失到逐渐适应,时间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

再再再有一天,你开始一条条删掉以前的信息,精挑细选的删,百里挑一的删,可是删了又有什么用呢?那里的哪一个字,不是深深刻在你心里?

再再再再有一天,你干脆把手机弄丢了,于是干干脆脆的丢了干净,然后你把头发也剪掉了,想一切总算要从头开始了(还好对方的新电话你还没有背下来)。

然而在去买新手机的路上,你听到旁边的男孩子对小女生说“如果哪一天我不给你发信息了你睡的着吗”,小女孩哈哈说“怎么睡不着,我可以看以前的啊。”“那手机丢了呢?”“那也无所谓,我都记在心里啊。” 他们没看见,旁边的你,是怎样轻轻的重复了同样的话。

看到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会让你想起某某个人呢?当时的我明白她的心,最最珍惜的也是这份,这份“在乎”不知为什么,如今的爱情已经悄悄被我们排在事业,亲人,朋友的后面。是不是都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怕受到伤害?曾经纯纯的爱情那里去了?请不要再说我在爱情面前像个小孩子,我就是小孩子怎么了?

如果不是深爱,就不要说爱我,那些没用的话都是借口……爱时何时何地都有时间,都方便,都情绪高涨。淡了,倦了,然后便开始没时间,开始百无聊赖……最美的爱情,永远盛放在开始之前,回忆之后。如果“在乎”,就请放下那些所谓的没用的自尊。放不下,就不是真爱。都说80后,离暧昧很近,离爱情很远……真实的讽刺。不过,仍然相信,每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在期待自己和遇到那个人能拥有最纯真的感情,对么?

是不是也会觉得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不知道越来越方便省时的联系,是不是也让爱情变得难以把握其间的距离,总会到最后,回复短信,都只是一种敷衍。或者是一方焦心的等待,开心或失落,都被一条小小的短信掌控着,明明心存怀疑,却又要苦心的安慰自己,伴着无可奈何的疲惫感,分手只能是最好的选择吧~~可是那个时候心里的痛将永远不能抹去。

失去的得到的最后,都是我们错过的。回来的。离开的。最后,都是我们放弃的。

我的极简背包

文/汪莉

小时候出门没有背包,经常丢手帕,丢钥匙。上班以后,发现钥匙有不少,没有口袋装,就算是有口袋,放了许多钥匙也鼓鼓囊囊的,很难看。感觉还是背包方便,一包囊括所有,万无一失。

于是,出门一直斜挎背包,方便。我比较传统并且崇尚简单,所以包内所存之物是越简越好。我不会也从不化妆,包里自然没有化妆品,少了许多的负担。但是包里有几样是必放的。第一要放钥匙。钥匙是越来越多,家里的,办公室的,电动车的,这几把钥匙把我的日常生活动线连接了起来。骑电动车上下班,从家里到办公室,岁月如梭。第二要放手机,自己能找到别人,也方便别人找到自己,手机的功能是时时提醒自己处在信息时代的某个点,真可谓是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手机现在还新添了支付的功能,更不需要带信用卡和现金了。第三,是一定要放笔记本和笔。上学起,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年轻时多愁善感,更多在意外部世界的精彩。后来,多记账务,生活压力渐大,不得不精打细算。再后来岁数大了,多记的是自己的日常和计划,越来越客观,越来越简约,像是流水账,终究懂得积极争取,坦然面对的道理。

每天斜挎着我的极简背包,在岁月的流光中穿行,怡然自得。

请你看看我

文/苗君甫

网上看到爆火的美国摄影师Eric 拍摄的一组摄影作品“Removed”时,莫名戳中泪点。

Eric的这组照片拍摄的都是很日常的生活场景,但当摄影师把手机和所有电子设备从被拍摄者手中拿走后,照片就成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样子: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摄影师说:“我好像一下子被击中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互动交流竟然是以不再沟通为代价的。”

我在屏幕这端看得两眼濡湿,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朋友聚会时,简单的寒暄交流后,大家都开始低头玩手机,想要找个人好好聊聊近况,好像也无从说起,无奈之下,自己只好也拿出手机,浏览新闻或者聊聊微信,心里却是无边的孤独;下班回家陪孩子,不是亲密的语言交流,而是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平板电脑,亲子关系也渐渐不再沟通;晚上爱人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到睡觉前,你玩你的手机看电影,我玩我的手机逛淘宝,夫妻关系也被手机这个“小三”给破坏了;回老母亲家吃饭,饭菜上桌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感谢张罗一大桌子菜的父母,而是拿出手机拍照上传朋友圈,然后时时关注朋友们的评论并回复……

什么时候,我们的日子变成了这副模样?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哪里去了?亲人之间的天伦之乐哪里去了?朋友之间的谈天说地哪里去了?我们拿起了手机,却疏远了曾经最亲近的爱。

也许,浏览手机那会儿你会看点新闻,了解点娱乐八卦,增加一点以后的谈资;也许你会看场电影,感动于别人的故事,增加一点观影感受;也许你会泡泡论坛,点开吧友们的帖子,看看别人的生活……可是,亲爱的,你告诉我,哪一项比和亲友相处更重要?

父母渐渐老了,腰背不再挺拔,双眼不再澄澈,双手不再有力,他们更需要我们贴心的陪伴,需要我们陪着好好说说话,哪怕是工作琐事,哪怕是生活烦恼,我们都可以给他们慰藉。

孩子渐渐大了,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记下他童年中的点滴瞬间,因为错过的童年,再怎么挽留都不可能回来。

爱人渐渐老了,从年轻时开始陪伴着彼此,走过年轻时的志气昂扬,走过中年时的生活压力,一起走向白头偕老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有更亲密的关系,应该有更温暖的拥抱,而不是背对背各玩各的手机。

突然很想跟在我跟前玩手机的亲友们说:请你放下手机,请你看看我,手机方便了我们的联络,但我不希望它疏远了我们的情感。如果可以,我们还是要适时放下手机,因为放下手机,我们拿起的是爱。

被遗忘的蜡烛

文/孙江林

周五下班,回家烧晚饭。饭快烧好了,正准备关煤气,忽然灯熄了,油烟机不响了。灶具上的两团火,像是意识到我正在看着它发懵,用它的羞怯默默表达它的无辜。

我关掉煤气,屋子里漆黑一片。

几乎与妻子同声发问:停电了?

妻子掀开窗帘说,路灯也没有了!

整个小区一片漆黑。

发呆没有用,给物业打电话发火也没有用,眼前要办的事是找到可以发光的东西,解决吃饭问题。我问:蜡烛呢?妻子说,那天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这是一句没有意义的回答。如果蜡烛有耳朵能发声,一定会说,我在这里。

手机。手机不是带有手电功能吗?妻子打开手机的电筒,我也打开。但那种光源,多少让人想到萤火虫的光亮。在这种光源下吃饭,有一种会将饭吃到鼻子里去的担心,再说,能坚持多长时间呢?我盲目地寻找蜡烛,搬家之前我将几支蜡烛收在一只铁盒子里,但搬家后没有再看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去找那只放蜡烛的铁盒子。

我忽然想到保险公司曾送过一只应急包,其中有一台手摇式发电收音机灯。我在玄关的柜子里找到了它,天大的欢喜。

一顿饭吃完了。电还没有来。打电话问物业,回答是,高压线路烧坏了,正在维修。

天这么黑,高压线路烧坏了,工人能很快修好吗?想到电工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凡人,我便将埋怨收起来,打开手机中下载的歌,《九儿》,播放起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寂静中欣赏这样一首情歌,那种美是无以言表的。

看看时间,7:30不到,即使10点睡觉,还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一直听歌吗?手摇发电机持续时间不长,间隔两三分钟就要充电,像一只困倦至极的小老虎,需要反复呐喊,才能将眼睛睁大。

我在《九儿》的歌声中,继续想那几支蜡烛,她们会在哪儿呢?

据说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火把是用树皮或木板、芦苇做成的,涂有油脂或蜜蜡,由汉到宋,蜡烛为寺院和宫廷所用,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后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几乎普及到世界所有有人的角落。于是曾经给人类带来光亮的珍贵的蜡烛,由生活必需品变成正月十五孩子们灯笼里的光明,慢慢淡化出成人的生活。

但遇上停电,没有应急意识的我,第一想到的还是蜡烛。

蜡烛像一个久违的朋友,只有到了这个时刻,我才想起它!

忽然想到,生活中,有许多老朋友也遭遇蜡烛的命运,曾经朝夕与共,现在互无联系,杳无音信。想起杜牧的几句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在灯火辉煌的日子里,我们为什么会忽略蜡烛的存在呢?

我必须找到那几支被我忽略过的蜡烛。

真实的自己

文/黄港

曾经的我,如同盛满美酒的杯子,在人们称赞美酒的香醇时,我飘飘欲仙,却也疑惑于自己是谁?我是飘香醉人的美酒,还是普通得让人淡忘的杯子?

曾经的我,被自卑包裹了整颗心。上天给了我一张平凡的脸,却又给了我一颗渴望不平凡的心。

在镜子前,我没有赵薇的粗眉大眼,没有杨幂的性感双唇,没有唐嫣的高挑身段,甚至脸上还有几颗恼人的雀斑,脖子上还有几堆赶不走的肥肉。我就是一滴水,放在茫茫人海中,也不会荡起一点涟漪。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似乎一切都可以改变。如今“网红”一跃成为大众焦点,看着那一张张精制的玉面,我不免有些心动!

于是,我开始下载各式P图软件,并一一尝试。看着手机里清瘦,美艳的自己,我欣喜若狂,天哪,这是我吗,我真的有这么好看吗?

于是,我重新创立了微博,并不时上传自己的“美图”,我开始选择衣服的样式,来更好地衬托手机里让人一眼难忘的“美女”。

不知不觉中,我的粉丝从0人变成了十几万人,并且逐步增长。越来越多的粉丝开始留言:“你长得真好看!”“你去拍个剧吧!”“你的皮肤怎么保养的?”

……

我沉浸在别人的称赞中,渐渐淡忘了自己是谁。我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开始建立起一个想象中的人生:我的美是天生丽质,从不用保养就可以如此美丽。

我拥有了一张不平凡的脸,却也渐渐丢失了自己曾经平凡的生活。我不敢站在镜子前,只能每天抱着手机;我不敢再看赵薇的粗眉大眼,杨幂的性感双唇,唐嫣的高挑身段,我害怕,害怕她们嘲笑的眼光。

正当我为自己准备美图时,不小心按到了拍照的键。手机里,是一张平凡的脸,甚至还有几颗雀斑,还有几堆赶不走的肥肉。我吓得如同手拉刺猬一般,将手机扔掉,却如同南柯一梦般地惊醒,那才是我!一个真实的我!

我战战兢兢地拿起手机,含着泪,删除了一张张不存在的美图,看着真实的自己,我的世界仿佛变得安宁。

我结束了那段不属于我的人生,又恢复了原本平凡的生活。我不再害怕站在镜子前,不再害怕脸上的雀斑和身上的肥肉。我把真实的自己发到微博里,向所有的粉丝道歉,谁知他们并没有骂我,却支持我的平凡,我的真实。

平凡的我被虚荣的美酒盛满,只有把这美洒置空,我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不是飘香醉人的美酒,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杯子。

放空一切虚荣,放空一切贪恋,回归真实。

“随便”不要随便说

文/张净静

前段时间,我给爸妈各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妈妈让我先教她怎么用,然后她去教爸爸。给她讲了一遍怎么样下载微信和如何进行视频通话之后,我就打开电脑忙自己的事了。没想到手还没摸到鼠标,妈妈就过来问:“微信在手机的哪儿啊?”我把手机拿过来一看,其实微信就在手机页面的第二页上,我和她说了,她点点头,就去教我爸了。可是,我刚打开文档写了几行字,又听到妈妈的声音:“怎么手机一直用不了啊?”我以为出了什么问题,赶忙跑过去,却发现原来是他们的手机还没有连上家里的wifi。“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要先连wifi才能上网,不连wifi,哪有网啊!”思路被这么简单的问题打断了两次,我有些生气。“我忘了……”妈妈看着手机有些苦恼,“还是用之前的那台吧。”“唉,随便你随便你。”我不耐烦地走开,留她一个人拿着手机呆呆地站在原地。

深夜,我正准备睡觉时,收到妈妈给我发的信息。“孩子,妈老了。别人跟我说过的事儿,我转头就会忘记,自己说过什么也常记不太清了,甚至煮饭的时候都经常忘记插上插头……你能不能对我耐心一点,就像你小时候我一步步教你走路,一笔笔教你写字那样!”看到信息,我的鼻子忽然一下就酸了。从妈妈的字里行间我能感觉到,妈妈是多么在意我那句随口说出的话,她是多么希望我能多陪陪她,却又害怕我嫌弃她。

人在情急之下,总是很容易说出一些冲动的话。最让爸妈伤心的,并不是孩子的坏情绪,而是这句话里隐藏的嫌弃,仿佛在通知他们:你们老了,没用了。冷静下来后你会发现,当初的态度有多暴躁,如今内心就有多愧疚。说出去的话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在父母的心里留下伤痕,又在自己的记忆里烙下印迹。

和父母说“随便”是一种不耐烦,而和爱人说“随便”,等于是拒绝沟通。

很多时候,爱人之间的吵架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沟通,虽然带着激动的情绪,但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两人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个朋友和她的先生从高中开始谈恋爱,前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现在已经有了小孩。每次约她逛街,都能看到她先生开车来送。很多朋友都羡慕她爱情甜蜜。我曾经问她:“你们是怎么一直保持这么甜蜜的感情的?从来没吵过架吗?”她说:“我们当然会吵,但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变成冷战。”

是啊,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升级成冷暴力。有一回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十大吵架金句”,许多人留言最让自己生气的就是那句:“随便你怎么想。”无论是有理还是没理,这句话一出口,就变成了一种指责:一切都是你在无理取闹。

爱人之间,最伤人的往往不是吵架,而是这句带着放弃态度的、揪心的“随便你”。轻飘飘三个字一出口,会让对方所有的期待解决问题的心态瞬间土崩瓦解。“随便你”这三个字表面上是做出让步,其实是在拒绝沟通,造成的后果是:话题到此为止,问题还未解决,矛盾依然存在,但我不在乎这些。

两人相处,想要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缺乏安全感的猜疑,最需要的就是沟通。语言和情绪都是重要的传递桥梁,这不仅要彼此坦诚地敞开心扉,更需要冷静和耐心,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的最终目的。

对朋友说“随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敷衍。前几天,同学聚会,老同学多年未见,本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可当玲玲问大家要吃什么的时候,小敏说:“随便。”玲玲说:“那我们去吃火锅吧。”小敏皱了皱眉:“火锅店闷得慌。”玲玲又说:“要不去吃寿司?”小敏吐槽:“又贵又吃不饱。”玲玲想了想:“那去吃西餐?”小敏撇撇嘴:“我可不喜欢吃那洋玩意儿。”这时,大家都面露难色。玲玲有些生气地说了一句:“那你到底想吃什么?”小敏耸耸肩:“我无所谓,随便你们。”这下子,几个同学彻底无语了,最后大家什么也没吃,各自回家,不欢而散。

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我开玩笑地说了句:“朋友之间的询问,最失望的回答莫过于‘随便’。”没想到他们都深有感触。“随便。”听上去好像是尊重你的意见,仔细一想,本该大家有商有量的事,突然就变成了你一个人的责任。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说得随意,表达的却是一种质问:我都说了“随便”,你为什么还决定不了?更令人生气的是,有些人表面上好像是体贴、随和,内心却早已有了答案,在对方猜中之前,说什么都予以否定。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敷衍的语气,会让本来满怀热情的人瞬间泄气。

亲人间最好的关系,很多时候,不在于每个月你给父母打了多少钱,而是对他们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婚姻最好的状态,不是把山盟海誓挂在嘴边,而是在你烦恼的时候,我认真提建议,在我郁闷的时候,你能耐心地倾听我内心的声音;朋友间真挚的友谊,也不是我什么都听你的,而是大家彼此承担,共同进退。

尽量少说满不在乎的“随便”吧,换成敞开心扉的真诚回应,才能不负相遇。

微信冲浪

文/王桂馥

晚饭后,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了家里,老伴儿接通后,对方说是老同学,找王桂馥,老伴儿半信半疑地把电话递给了我。刚开始我也十分警惕地询问对方,几句话过后,确定是失联了52年的九台师范631班的老同学,激动得我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真是幸福来得太突然。

心情刚刚平静下来,又接连不断地来了几个电话,班长刘绍艳、同学赵海川、徐凤荣、赵淑敏都打来了寻亲电话,特别赵淑敏一句开心的话“你还胖不胖了”,惹得我暌隔了半个多世纪的遥远记忆,一下子拉到了眼前。亲切、激动、思念、怀旧一下子涌上心头,浮想联翩,当夜,我彻底失眠了。

第二天早饭后,其他同学的电话也纷纷打来,祝福问安,回忆往事,唠唠叨叨,总有唠不完的嗑。

师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一直忙于工作、家务,没时间联系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也退休在家有了时间,时常想念过去的老同学。尤其看到身边总有老同学聚会、老战友聚会,更勾起了我的怀旧情怀,有了寻找老同学的强烈愿望。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与全班41位同学没有任何联系。有时还瞎想,可能别的同学都联系了,聚会了,把我遗忘了吧?真是天助人愿,突然接到了老同学的电话,喜出望外,老同学没有忘了我,我又“回家”了。

联系上了老同学,开始的几天大家都在电话里热情地聊个没完,后来渐渐的电话少了。莫名其妙的感觉袭上心头,是我哪句话说得不当得罪了老同学?正暗自思索、烦恼,一个同学提醒了我:“我们都在微信平台聊天冲浪呢,没有人再用电话聊天了。”醍醐灌顶,一下清醒,我是被时代淘汰了,一种危机感涌上心头。

原以为古稀之年,还学什么微信,费那个劲干什么?能用手机打个电话就够了。平时老伴儿、孩子也总劝我学微信,我霸道劲上来,谁还敢吱声?这次同学集体施压,看来再不学,是要被无情地孤立了。

强烈的“求生欲望”使我决心学会微信。开始跟家里人学,跟邻居学,跟好友学,刚刚学会看微信,班长刘绍艳突然来个电话,说近期在北戴河组织同学聚会,同学都想见见我,邀我参加。

52年才等来了重聚的机会,多难得呀。微信上得知,高勇同学在手机上统一买了高铁票,一起前往北戴河。上了火车才知道,有的同城同学,近在咫尺,却差点儿“老死不相往来”,真是一种悲哀。有的同学调侃,都是你不会微信造成的。这进一步刺痛了我的心,人不学习、不进步、不学微信、不跟上时代,真不行哪!于是我抓住机会,利用火车上闲聊的间隙向同学们学微信。

下了火车,在北戴河火车站,标志性建筑物前合影留念,同学们用手机拍照那个娴熟,动作那个优美,让我目不暇接,不禁感慨万千,一定还要学会手机拍照。在北戴河的4天时间里,我们一起游览景点,品尝美食,海阔天空地聊毕业分别后52年的人生历程,聊幸福晚年,健身养生,都是些阳光的事、快乐的事、赞扬新时代的事。我利用这些大好时机、周围全是老师的有利条件,恶补手机微信、拍照课,4天时间下来,基本课程已修完,就差熟练与升级了。

聚会后回到家,当我把拍照和聚会感言发到群里时,大家都给我点赞,说我学习用心,进步快。从此我微信冲浪更加积极,每天与同学对话交流,学习党的大政方针,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体验健身养生之道,欣赏同学写诗填词作文的美妙,猜谜语听故事……切实感受到,同学群就是个大课堂、大家庭、大剧场、养生馆、娱乐园、文学院,给人以知识,给人以能量,让人充实而快乐。

学会了微信冲浪,贴近了时代,密切了感情。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逐渐普及家庭座机,到现在人手都有智能手机,真是感谢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的福祉。

上一篇:早春的文章(精选18篇)
上一篇
下一篇